叫好不叫座
如果稍微搜索一下,可以看到雄狮少年还是很多铁粉的。

可惜这么多的铁粉也撑不起它的票房。第一集还有3亿,第二集就剩下1亿了。

广东传统文化里面,龙舟、英歌舞都成功出圈了。但是就是醒狮(专指南狮)、粤剧、咏春为代表的佛山南派武术…都没有在真正的有起色。
其中醒狮最出圈的就只有那个用纸箱做练桩的小女孩了。

这里出圈的是那个小女孩,而不是醒狮本身。本渣定义的“出圈”是通过互联网给予这些传统文化有新的活力,并让大众有积极参与的渴望。很明显网民喜欢的是小女孩,而不是醒狮本身,那是为什么呢?
文化被玩坏
30-40年前,醒狮在广东不少地方不只是黄飞鸿电影那样的一种竞技项目,而是普罗大众都能参与和欣赏的街头表演。
- 春节期间,本地的醒狮队会穿家过户的拜年,给几百红包,就能表演10-15分钟,给你家里拜祖先、拜神佛。然而,这种文化活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当然原因有很多,农村变少了,大家都住商品房,醒狮队连小区的门都进不了,又何谈给每家每户拜年。
- 以前的商店开业、项目开工、重大节日、婚庆喜事,都基本会邀请醒狮队来表演助兴。作为一支专业表演的醒狮队,可以全年无休的接各种活动的。
- 最后才演变成现在的观赏性比赛,如佛山南海西樵山顶的水上梅花桩比赛,比的是真功夫,就像黄飞鸿电影里面一样。雄狮少年也是想表现这第3点的内涵吧?
但是,正正是因为第3点,才是让醒狮文化没落的真正原因。因为醒狮队的目标不再是普罗大众能接触的传统文化活动了,现在想看一看醒狮表演,不再是春节串个门、参加个婚寿喜事、随便凑个热闹就能看得到的。在非常有传统气氛的文化农村,都只能在一年一度的“生菜会”才能看到醒狮表演。从而导致了以下的恶循环。
- 大家争着进的都是黄飞鸿这样有名气的醒狮队,并且传统所谓的尊师重道、正宗正派阻碍了醒狮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为什么醒狮小女孩能出圈的原因,因为她进不了名门正派,只能自学,但是天赋好,运气好,直到她出圈了才有名家大师愿意教一下她。这就好比中国男足,醒狮把自己位置抬举得太高了,已经不再接地气。
- 教育断层,为成绩论。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学醒狮,肯定是希望拜入黄飞鸿这样的醒狮队,还没有开始学就先幻想拿奖赚名气的事情。乐队都可以自己组建和自学,但是醒狮队就没有这样的氛围,也不允许这样的氛围。
- 缺乏创新,说好听就是要保持传统,说不好听就是懒得搞。扎狮头、拜师傅、练武功…这一系列都有“规矩”。能有女孩子喜欢的粉粉芭比狮头?能有赛博朋克的狮头?虽知道英歌舞队伍里面都有比卡超、七龙珠等的Cosplay。传统正宗是毁掉醒狮文化的最主要问题,难道200年前、500年前、1000年前咱们的醒狮文化就是一直一成不变的?本渣相信都是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最终只保留了民众最喜欢的表演形式。
不合格电影?
好的,回到雄狮少年这部电影了,要开火了。不管这部电影背后是哪个资本背书、是央妈国家队如何支持了、特效和音效有多炸了、致敬了史提芬周多少次、广东传统文化的老宜不花了多少心血,作为一部动画片,作为一部叙事电影(不是纪录片)。观众为什么要为了主创和投资方那自以为是的努力而买单?
同样的问题,在功夫片盛行的港产片、在四大戏剧的粤剧都在面临。徐克的《侠之大义》蹦了、粤剧电影《白蛇·情》也蹦了,这是因为这些现在都不算大众片了,只能算文艺片了。把逼格拉得高高在上的,超凡脱俗的。
没有肖战的《侠之大义》估计5亿都上不了,看看这些阴兵排片。

就算是雄狮少年的mimiyan是老外喜欢的,那雄狮少年1和2在北美的票房是多少?答案是没统计,不知道。能做到不讨好内、也不讨好外面主子,真是两头不讨好呢!
再看看哪吒1北美票房是369万美元,截止到现在哪吒2北美票房是810万美元。雄狮少年要脸不?竟然还敢拍第3部啊~
尽管本文是针对雄狮少年的,但是在本渣看来,有同样问题还有白蛇三部曲的浮生、劫起、缘起;大鱼海棠;深海;新神榜哪吒、杨戬。这些虽然每一部都很有特色,但是自己短板问题也是同样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