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要发展低空飞行经济畅想与哔哔
广州最近要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大会》
广州也有亿航智能、广汽集团、小鹏汇天三家本土企业在搞载人飞行器。本渣也幸参观过两家,当时讨论最多的就是政策问题,而非技术可行性本身。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担心国内现在的技术能力,更多关心的是行政管理、配套服务、安全责任问题。现在广州市政府主动带头搞,这条路一旦走通了,或许就是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市场。
安全问题
纯技术安全是需要制造厂商去死磕的,本渣不懂就不哔哔了。但是配套安全应该是很容易想到的。
(1)航道安全,就好像民航一样,有规定的航线,有规定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低空飞行也是一样,航线和使用时间需要先划分出来,有人管理、严格执行、能够调度。
(2)应急安全,再多的地面保障,再好的人工智能驾驶,质量再过硬的飞行器,再合适不过的飞行天气都无法保证飞行过程的人员生命安全,不论是乘客还是地面人员财产。所以如果有了低空机场、航线、注册飞行器等信息,就应该配套应急处理救援方案。
(3)保险保障,购买机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购买加强保险,甚至有延误险等。营运商、服务商、乘客、第三者的保险也要跟上。
营运问题
(1)不论是载人观光、载货运输、应急救援、表演、测绘监测、农业应用…都应该有专门的营运规定。在操作上留有盈余,留有操作空间。正如高铁运营上有时刻表、有购退票手续、有安检、有接驳车辆、有专门机场、有增值服务。
(2)引入竞争,避免一家独大,利益和权限分配提前规定好。运营权永远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是一家独大,还是争抢经营,这很难说。因为飞行器再天上了,通过政策漏洞,技术优势来争抢市场、争抢权益。譬如挤占别人航道、危险飞行、噪音扰民、攻击/阻碍飞行器等问题。
(3)无人驾驶?远程遥控?有人驾驶?这方面还是没有定论,当然最经济的方案肯定是无人驾驶,广州的ATM线也是无人驾驶的,还有无人驾驶小巴,无人驾驶扫街车等投入使用了。就是推出之前,测试验证是否足够,不出问题就是99.9999%安全率的问题,出问题了就是100%的概率问题了。所以不是无人驾驶难以信任,而是出了问题难以有人付得起责任的问题。到时候很可能就是临时工、实习生背责、乘客赔偿的推诿。
公开透明
说了这么多,利益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在所有环节中,让所有相关方都能负起责任,让所有付出者都能有收益才是最考验智慧的事情。
研发公司、研发工程师、制造商可能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产品没有让自己赚到多少钱。
营运商、服务商可能觉得飞行器问题多,质量差,各种规则规范太多,执行成本大。
政府领导,基层人员可能觉得自己排除万难,千辛万苦促成的政绩,不要被一些资本利益集团搞毁。
民众会有支持的,会有反对,这可能是新一轮的分配不公问题。平民大众可能坐公交地铁都要考虑怎样省钱,看见这么高级的飞行器载人,自己也是纳税人,却没钱没权享受。是不是有急救飞机,是不是有消防飞机,是不是有救灾飞机,让社会服务基本服务不缺失?还是只是沦为有钱人的玩具?是成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就好像上海的磁悬浮一样。还是变成巴铁,成为圈钱的工具?